Friday, November 20, 2009

没有马华会更好

中国作家王力雄在1991年发表一部三卷本政治寓言小说《黄祸》(在中国至今还是禁书),描述89年六四事件过后的中国失衡发展情况,最后导致一场空前的灾难。小说也因预言台湾国民党倒台,民进党上台成真而闻名。

小说通过主角对中国扩张武力经费表示反对,他甚至大胆的对当权建言,将武器支出减至零蛋!他认为不管如何增加开支,在武器科技竞逐上,中国始终比不上美国,与其无穷尽的竞逐,倒不如将经费导入建设性的应用。因为没有武力威胁,解除了国际猜忌,反而对国家的发展有利。这和李敖的论点相近,认为何必防中国的武力侵犯,反正怎么投入也无法和中国抗衡,倒不如省下钱来搞教育。如果中国来犯,美国也不可能坐视不理。

我引这段主张其实是想提出,华社可以没有马华吗?没有华人代表在内阁,没有华人的声音,华社的权益,连带经济、文化和教育就会完蛋吗?有人在朝真的好办事吗?马华真的是华人权益的捍卫者吗?

我常说,如果马华总会长是二毛子还好,至少不太了解华社,对华社的伤害相对少一点,太了解华社,反而危害更大。由于受华文教育的马华领袖渐渐增加,也因为太了解华社了,马华的势力就渗入到华团和华教里来,收编坚贞的声音,图使华团华教半推半就接受政府不平等的安抚。 以华(马华)制华,和以印(国大党)制印已经是国阵(更贴切的说是巫统)的领导模式,也是英国残留的分而治之的进一步变种。

给你好处,又当官又私下接工程的,只要华社有任何不满,不管如何软硬兼施,你都要替我搞定。霹雳州民联政权没有马华代表,独中获有土地,拨款相信陆续有来。国阵夺权,在朝的马华马上收回土地,用未必兑现得了的拨款又哄又骗迫使独中就范。

没有了这个体制内必须听命于巫统的中介,大家以为在朝的政府需要实质去靠近和倾听华社的声音,还是因为没有了代表就可以为所欲为?我的看法和许多人的忧虑相反。

308的马华惨败,及过后种种符合全民利益发展的经验告诉了我们,没有马华,华社的明天会更好。没有了马华,巫统更不敢乱来。许多华人说马华是“卖华”政党,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华社的长远利益,华社必须要远离马华,让马华的支持率降至零蛋,那华人将会得救。

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全球化与国际化

什么是全球(Global)?什么又是国际(International)?一般人将这两者当成同义词使用,看来虽无不可,但认真研究,两词之间却又大不同。对于纯粹的读者,了解两词之间的差异只是知识上的补助,但是对于企业经营者,两词的不同,却影响了商业计策。

全球化讲求无疆界,将世界当成单一的市场看待。而国际化虽然也指世界,但是强调国与国之间(Inter – national)的交际。在网络科技及数码化产品之前,主导的商业模式以国际化为主,要成为国际公司,就要有跨越国界的活动。因为没有所谓数码化的产品,也没有网络的传输,一切商品必须通过传统的运输渠道,银行付款完成,国与国之间的关税,出口和入口种种细则与条规的双边贸易,都是有待克服的一道道关卡,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地理现实。

而全球化则是全球受用的一套策略,不需要因为国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不存在国与国之间的疆界。当网络科技来临,全球化更为突显,例如一些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的网络服务如面子书(Facebook)等,不理会国土边疆,轻轻送送就将服务输出世界的任何有网络的国家(除非是那个国家如中国封杀该网站服务)。

对于传统商品,由于科技带动,在进行国际化的同时,全球化的策略也应该紧密相随。因为国际化是花钱的策略,而全球化相反,是省钱的方法。先考虑全球化的方法,国际化次之。简言之,就是极大化全球化而缩小国际化。例如要开拓海外市场,不是考虑在当地设立分公司,而是想想网络行销是否可行?例如与其在不同的国家刊登广告,可以通过谷歌的AdWord将广告效应发布到全世界。

或者如果需要技术维护的产品,是不是可以考虑在网上通过文字或视频短片指导,而减少必须直接派遣人员技术支援。 而和海外客户沟通,可以尽量利用电邮,MSNSkype等免费工具。

为了更有效的推动商品,全球化的策略需要进一步思考在地化(localization)。例如,如果产品需要大量的文字说明,不同的国家则也要考虑翻译成不同的语文,或者要聘请不同语系的员工通过网络和客户进行沟通,千万别迷信英文万能,以为到哪里都吃得开。 如果可以全球化发挥得淋漓尽致,那对于有形的传统产品,国际化的策略基本上剩下如何有效的将货物运送到不同国家客户的手中,以及付款的问题。

Monday, November 9, 2009

“精神分裂”的校长

很奇怪,许多华小校长都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们一方面胆小如鼠,怕老板(教育局)怕得要死;一方面又胆大如虎,尽管教育总监不断发下指示,他们都当教育局透明。

何谓胆小如鼠?君不见只要是反对党或民联州政府要租借学校礼堂,他们都拼命推搪,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说教育部会怪责,请政党高抬贵手。如果是执政党马华,这又另当别论,他们会自愿逢迎,欢欣拥抱。

我好几年前在某间华小担任家协深刻的见识过华小校长胆小如鼠的一个经验,话说该校师资不足,临教聘用率呈上升之势,家协议决上书教育部解决此问题。校长一听面色大变,说华小基本如此,有些更严重都没有投诉,如果我们投诉会让他很难做,而他只不过是一个公务员,可怜得很。为了阻止家协的“不通情达理”,他还煽动临教抗议,说家协抹杀临教的贡献,要对临教赶尽杀绝。

但是华小校长胆大的一面也让人咋舌,尤其将与商业公司联办的电脑班编入正课,并向家长征收电脑班学费的事项。查证教育部几年来总共发出了措词强烈的七道公函,要华小停止将收费电脑班放入正课。但有哪一个华小校长认真执行?最近蒂沙华小的一个边缘家长组织“家长之声”因此事再状告教育部。教育部再发函谴责要求该校立刻停办。而校长仍采取拖之诀,勇敢的程度让人“肃然起敬”。

华小校长既如鼠又如虎的两极化表现,说穿了,就是多年前轰动一时的家长起义所点出,校长涉及贪污获取回扣的现象作祟。事隔多年,此风仍存在。

如果事件对华教有利,但却会让校长本身受苛责的吃亏事,他们绝对不干,畏首畏尾形同老鼠;但是如果有任何损及自身商业利益的事,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与教育部或家长周旋对抗,胆大包天如同老虎。

另外,华小学生的作业簿和参考书在书局买不到,就算有卖也不会有折扣。这是校长赖以保护利益之根本。除非家长能联成一气,不然任何的家教协会改选,现有的章程足以确保校长轻易的选出傀儡家长代表。这就是华小的校长,他们既是玩政治的高手,也是生财有道的“生意人”。孩子的书包过重,参考书和作业簿的“营养”有限,他们就是主要推手。

华小是华教的根,这些校长,就是协助华社培育未来栋梁的灵魂工程师的上司,而他们本身,却遗失了灵魂。

Sunday, November 1, 2009

金砖四国的谬误

金融专家说八十年代东南亚是明日之星,东南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听后尾巴翘翘,以为经济增长刮刮叫,就会天下无敌。那知道在97年和经济风暴打擂台,从泰国开始,一个接着一个不堪一击的被打倒在地。

听了专家的话,过后大家又转而看好越南是后起之秀,又看好迪拜是中东的淘金天堂。但没几年,越南盾大跌,鸡飞狗走;次贷风暴祸延迪拜,要靠另一酋长国Abu Dhabi打救,而新修的机场满是淘金客逃逸贷款未清的汽车。

现在,所谓的金融专才又四处鼓吹金砖四国之论,说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以四国开头字母简称为BRIC) 之大国崛起,将称霸21世纪的国际社会。一些跟进者言之凿凿,说次贷风暴美元大跌,美国已走向衰败,中国将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人听后也尾巴翘翘。而奥运理事大概受了金砖四国的理论影响,票决巴西的里约日内卢成为2016年奥运主办国。

将经济增长及规模和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等同是大部分人的盲点。其实贪婪的金融专家一窝蜂吹捧,就是要掀盲从风,让后续资金纷纷入场,待时机成熟掏空走人,留下废墟让各国自己收拾。所谓金砖四国的商机,不过是富国和淘金客用后即弃的卫生绵而已。

金砖四国,每一国都有自身不同的积弱,要超英赶美,距离远得很。我去年到过巴西,贫民窟随处可见,犯罪率奇高,夜里最好呆在酒店。另一特征是商场的普通商品如衣服鞋子,大部分可分期付款。

而在莫斯科,高消费让人咋舌。一个人打两三份工的中下阶层比比皆是,我今年四月的经验是走在街上,常有普通私家车充当德士(政府默许)停下来询问要去哪里。而一天早晨在地铁站,见着市政府人员在处理一具冻死的流浪汉尸体。高级豪华车如宾利及劳斯莱斯这里也不少,形成贫富悬殊的强烈风景。

其实,未来更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经济,而非天然资源及廉价劳工。因此强国之路靠教育和人才。美国大专教育普及化冠全球,7成以上国民大专毕业。举凡尖端科技如生物科技及互联网基础技术,甚至称霸全球的网络如谷歌、FacebookYoutube等,皆来自美国,中国的百度和新浪网等都是跟风产品。而2003年中国的航天技术将神舟5号及杨利伟送上太空,吹得喇叭乱响,也比美国迟了几十年。另外,美国也是世界人才的一块吸铁,将许多中印的顶尖人才都吸进硅谷。

如果不从体制和教育下手,单凭内需市场庞大,中产阶级崛起,劳力人口廉价,以及暂时可观的经济成长率,就以为自己是超级强国,那不是贻笑大方的自我陶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