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5, 2008

iPhone vs Kindle

朴素无华的Kindle


让人一见倾心的iPhone


两个重要的科技产品在2007年面市,一为苹果的iPhone手机,另一为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 iPhone引领时尚潮流,6月29日甫问世即引发抢购热潮,是全球媒体竞相报导的焦点。 而在11月推介的Kindle,虽然也卖断市,但受瞩目的程度远不如iPhone。

Steve Jobs 和Jeff Bezos,分别为苹果和亚马逊总执行长, 一个像明星光芒四射;另一个行事低调,两人性格充分体现在企业行为里头。 产品外观,iPhone又炫又酷,握在手的质感就与一般手机不同,比起Kindle的平实无华不具美感的设计,的确相去甚远。

手机vs电子书

论功能,由于两者功用各异,无须比较。iPhone基本上是手机,应该与现有Nokia、Sony Ericsson 和Motorola 相比。而iPhone以黑马姿态抢滩,对这些传统手机厂家冲击大。 这些厂家需要比较,一个标榜触摸屏(Touch Screen)技术,虽非独一无二,为何能化腐朽为神奇,让其他老字号败阵? 除了产品功能先进,当然还包含了精品化、潮流、造势、销售策略等的混合因素。

而Kindle呢? 就是一个电子书阅读器。 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国际上较知名的是Sony阅读器。由于阅读器不象手机一样人手一机, 因此有兴趣进入这个领域的厂家也不多,所以在“无竞争对手”底下胜出。

虽然两者在美国的售价一样是399美元,但是以全球超过22亿的手机使用人口,Kindle的销售量比起iPhone当然望尘莫及。

锦上添花vs 文明变革

但在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上,iPhone只是锦上添花,而Kindle则引领一个变革,在早期先驱如Rocket Book电子书等失败经验后激起较大涟漪。

人类的知识文明突飞猛进,始于印刷术。而数码及网络科技使知识的媒介和传输成本大幅度降低,让资讯驶往另一条高速公路。 但是知识埋在数码资讯的沙堆里面,搜寻不易;以及在阅读习惯与携带方便上无法和纸质书本相比,因此数码科技仍然取代不了书本的地位。

Kindle,是改良版的电子书阅读器,采用E-ink作为荧幕显示技术,眼睛体会较舒适, 10.3安士的重量,7.5 x 5.3 x 0.7寸的体积与一般英文小说(paperback)相近。电池可耐30小时,比起其他同类的电子书对手多了一倍。阅读器可盛载约200本小说,并可采用外挂SD Memory增加容量。

纸质书vs电子书

许多电子书阅读器会失败虽然是先天性的阅读器本身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后天的电子书内容不足。亚马逊作为最大的网上书店,许多出版社和作者愿意与他合作将纸本书转成电子书格式在其网站销售。目前亚马逊的电子书书目达9万本,自给自足,也不断在增加中。这比起其他如Sony, eBookwise-1150等电子书阅读器厂家在发动无纸阅读的过程中,无疑占尽优势。

想想,等亚马逊寄来纸本书到马来西亚要4个星期,读者还要承担运费,而订购电子书,电子付费后1分钟内就可收到电子书,才是最大吸引力。 Kindle可无线上网,无须连线电脑,简洁方便。

阅读器vs图书馆

电子书阅读器仍需突破硬梆梆坚硬的实体局限,发展成类似书本纸质柔软可折的格式。这个技术简称e-paper, 许多公司包括Xerox仍在不断的研究改良中。但是它的难处在于与触摸屏技术结合,才能免却功能键的硬体要求。

数码科技一日千里,首先遭到侵害的是声影业者,数码复制容易储存量大, 娱乐事业群起抗议阻止不了浩浩荡荡之大势,他们只有不断钻研各种方法重新出发。而纯靠文字(对数码科技来说最基本的格式)内容叙述的书本,不只逃过了数码科技大量复制掠夺的噩运,还可以通过网上书店扩大书本的销量和爱书者的交流,是一项奇迹。当然,这也和电子书阅读器的未能完善大有关系。 但这一拖延,竟然让出版业有了喘息的时间,与科技业者发展一套更成熟的版权保护机制,为出版业的未来铺路。

只是,知识人读万卷书的个人图书馆,或者公共图书馆会因此走入历史成为博物馆。 一本电子书阅读器(未来也有机会与手机结合)就可以容纳得下数万本的书。任何人都可以带一座图书馆到处跑动的无纸阅读时代迟早来临;而一个人是否学富五车,还是不学无术,内里乾坤全靠一本电子书阅读器。

Kindle和iPhone皆仍未在马来西亚正式发行。许多科技发烧友会去千方百计弄一台iPhone来炫耀一番,但钟情Kindle的人应该有限。不管如何,Kindle,一个阅读的新起点,虽然离开真正无纸阅读的时代尚远,但应该比iPhone的意义大许多。

15-1-08

Friday, January 4, 2008

阿里巴巴的诚信度


中国的阿里巴巴(alibaba.com)B2B 电子商务网站在去年11月6日在香港上市的IPO筹资15 亿美元,为Google在2004美国上市之后第二大的科技股吸金量,羡煞多少旁人。 我在其上市之前4天写了一篇“细节决胜负”的文章(刊登在《东方日报》我的专栏“观念手术”), 觉得阿里巴巴网站言过其实, 网站并不用户友善,与一些国际知名网站相差太远, 对其诚信度的着墨仅仅限于繁文缛节的会员注册阻截不了过多的垃圾邮件发往会员的户口。

我在文末提到,“曾稳居Alexa全球排名前50的阿里巴巴目前退守到164位。阿里巴巴66.5%的访问来自中国;而来自en.alibaba.com及importer.alibaba.com等真正和外销相关的英文网页的流量,加起来不到10%。希望阿里巴巴利用IPO所筹集的资金进一步改善网站的每一个经营细节,才不浪得虚名。”狹着上市的风光和盛名,不能阻止阿里巴巴的排名继续往下掉。今天, 两个月不到,其Alexa排名继续下滑到182名, 而来自海外的访问量没有增长。

本文继续以本人在阿里巴巴的经验深一层探讨电子商务网站的诚信课题。 其实, 任何成功的商务网站,不管是B2B, B2C(如Amazon),或C2C(如eBay), 都需要不断的提升诚信度。因为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不涉及面谈,都是通过网上发布的讯息资料和交易程序,或外加电子邮件通讯来完成交易,因此作为交易的平台,诚信度至关重要。

B2C网站, 是网站主人卖货物给客户, 网主的信誉自己保证,怨不得人。而B2B及C2C网站, 网主只是完成交易的中间人,除了买卖双方不曾见面,网主也不会与买卖双方会面,因此诚信度的维护是这类网站的较大挑战。对于网主,在商业欺诈行为日益增加的今天,要额外打醒十二分精神,以维持网站良好的信誉。

可惜的, 阿里巴巴网站的信誉保证漏洞处处,而且为了极大化获益, 在交易制度上还刻意让客户说谎。 源自中国的阿里巴巴,卖方的会员制基本分Gold Supplier, TrustPass及免费会员三类。号称协助中国缺乏能力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小型供应商将产品推销海外的阿里巴巴,却厚此薄彼,免费会员制,及较低费用(一年会费大约USD589)的TrustPass会员只限于海外公司, 谢绝任何来自中国和香港的供应商。任何要将商品放上网的中国供应商,只能参与Gold Supplier 会员制, 一年会费RMB5万元(相等于USD7500), 即15倍大于国外公司!而这仅仅只是获取较好的客户网站设计以及商品排位较前(对于商品数百以上的类别,这个优势并不明显)。

我的公司总部及营运在马来西亚,产品委托中国厂家生产,很自然的我选择了TrustPass会员。 隔了数天收到阿里巴巴客户服务部来函说所有海外客户不能使用中国或与中国关联一词,如与中国有关,必须注册Gold Supplier会员。

我们在中国有一小研发中心,设在马来西亚的公司的主要大股东来自中国。 我回复说不介意多付钱,可改成Gold Supplier, 但我需要保留马来西亚公司的特征, 旗标也必须是马来西亚, 因为这样对我们的经营更有利。

阿里巴巴回复说办不到,一旦选择Gold Supplier, 那就必须是中国公司,建议我用中国的子公司或母公司注册, 而Gold Supplier的会员制是由另一支销售队伍负责。 我说这不行,我们的公司行政营运权与中国分开,必须用马来西亚公司注册,难道要我说谎,将商品生产地改成马来西亚?他们不置可否,只是说必须修改产品生产地一栏的国家,才会被批准刊登。

后来我就将生产地改成马来西亚了,问题也解决了,但我却被阿里巴巴间接逼着说了谎。

这类因为阿里巴巴的现行制度底下的无奈谎言必定还有很多。想想,一些经济能力不强的中国公司,为了获取免费或享受价格低廉的会员制,会做什么手脚?而阿里巴巴委任的稽查鉴定伙伴也只是要求公司提供注册资料而已,年度营业额,员工人数等等都不勘查。

我已决定一年期满不再在阿里巴巴续约, 而我远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也因为不见成效说将会停止会员籍。

看Google的AdWord 轻轻松松就每个月要去了我大约RM2500 (USD735)的广告费, 而且一切过程简捷方便, 对比阿里巴巴的繁文缛节加上树立诚信度的千疮百孔,真是天渊之别。

网络泡沫在千禧年来临前爆破之后,大家呼吁B2B电子商务应该Back to Basic,即回归根本,从基础做起。 第二波的网络公司兴起,也越来越有脚踏实地之势,可喜可贺。 而来自东方国家的一些网站如阿里巴巴日益壮大,大到可与西方的网站分庭抗礼,也是一项难得的成就。但是无法在根本(Basic)方面下更大功夫的阿里巴巴, 纵使在股市捞得风生水起,又怎能对得起中国万千辛辛苦苦的小供应商呢?

这有如Web 2.0网站时代来临facebook及youtube对内容提供者的另一种无形的剥削,网主骑在千万的内容供应者身上坐享其成;一将功成万骨枯,底下的供应商和内容提供者成为最大的牺牲者或者是不在意的牺牲者。

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