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2, 2010

阿拉启示录

我对宗教没有什么研究,这一期谈宗教课题可能贻笑大方。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宗教本来也不应该拿来比较,但是根据其基本的不同来比一比我相信也无不可。

起源最早的佛教,在西元前6百年,尽管有人将佛教分成“出世”的佛教或“入世”的佛教。但是我的广义看法佛教基本上是“出世”的。创立佛教的人,创立前叫悉达多乔达摩,是王子,等着继承王位,是政治权力的核心。因为35岁菩提树下参悟生老病死,决定出家,创立佛教,度化世人为志。出家后,他叫释迦牟尼,从舍弃权力的最核心到心灵上感化世人,是入世到出世的两极过渡。 注重感悟,因此佛教是最少教条的宗教。

基督教是因为群众运动而产生的,对比当时犹太教的尊重律法,基督教较强调耶稣救渎的恩典,但无可否认的事实,基督教是入世的,并决意以上帝的心意为生活准则。例如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圣经·旧约》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基督教和王权捆绑治国,在古代介入各个政经文教的领域。直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各种思潮包括科学的兴起,基督教退守成心灵救渎的事务,教条化也逐渐转淡。

而回教是人类三大教兴起较晚的一个宗教,回教的历史征战不断,大大小小伊斯兰内战,和冠真主之名的圣战。战争就表示要取得控制权,是积极介入政治的一种行为,和佛教极力脱离政治的起源刚好相反。而回教的兴起不只积极参政,除了政经文教,从法律到个人衣食生活起居,也采取全面而严厉的介入和控制,教条化程度最为浓厚。而这种介入的迹象至今没有因为人类的科技发展而有所消减。

我记得20年前当前伊朗精神领袖科梅尼颁布追杀令追杀撰写被认为是亵渎回教的《魔鬼的诗篇》的作者,害得作者东藏西躲十多年;而在同一个时期台湾某个在佛庙被人泼屎染污,佛友悲愤时,主持说:“清者自清。”三言两语就化解仇怨于无形。

出世的宗教讲究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结果一样,境界却隔重山。入世的宗教讲求控制,或嫌控制的不够,从吃什么,到怎样想,教条一条又一条,像说明书,只是不依据这本书,死了上不了天堂。

“阿拉”一词的争端,说开就因为是回教作为一个积极入世的宗教,比较容易炒作的结果。如果换作是基督教或佛教,No issue。为了私己本身的政治利益,执政者把它当菜一样的炒了,剥开其实里面并没有所谓“阿拉”的含量。

Wednesday, January 6, 2010

归人与过客

如果说微软因为谷歌的崛起深感威胁,那谷歌是不是象当年独霸天下的微软,可以目空一切呢?

资讯科技的发展因为网络的来临而步伐加快不少,随时杀出个程咬金,往往不从正面直接对垒,反而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杀到,令霸者无从招架。

这就是网络世界的新霸主谷歌目前深感头疼的新问题。当初网络兴起,入门网站独占鳌头,造就了雅虎,迅速成为万众瞩目的新星。然而,原来以新闻及各种相关资讯为主的入门网站,以为容纳海川,不到五年,却很快就被网页设计清新简捷,纯粹以提供搜索功能为主的谷歌所超越。以搜索别人的内容而致富,也标示了第二波web 2.0的网络时代的来临,并往群众协作(masss collaboration)的方向迈进。

谷歌取代雅虎,不从正面对垒,是抓住了网络发展的趋势,一鼓作气顺势而上,当雅虎发现这鼓潮流,却为时已晚,创办人兼总裁杨致远也不得不黯然下台。

在谷歌为了壮大自身,把战线开入微软的主要产品线,微软也加大力度发展Bing搜索引擎还击时,谁会想到网络世界在2009年又悄悄起革命,一个社交网站Facebook快速崛起,成了谷歌的潜在威胁。

Facebook或中文称之为面子书又从哪一个角度切入呢?不管你在雅虎或谷歌注册会员,你使用的是一种提供方便的工具如电子邮箱。但是,成为面子书的会员,你却选择了属于网上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离不开朋友,或者某个专属团体,兴趣带动和资源共享。面子书成为最大及最基础的社交网站,目前全球的会员有2亿人,每个月超过100%增长,用户为源,因此含金量惊人。

其实简单的说,面子书和谷歌的分别仅仅在于"归人"和"过客"。面子书对谷歌的威胁在哪里?搜索引擎是工具,找到要找的网站,用户就溜走,是过客的层次。而面子书却留客,社交迷一天花数十小时生活在里面,把它当成归属,发消息和短讯,玩偷菜游戏,交流和沟通,是归人的层次。

许多人说谷歌赚大钱,而面子书还在烧钱啊?想想,只要面子书的搜索功能加强,用户可不用退出面子书去谷歌啊!因为社交网站的凝聚力,逐步扩大致其他拍卖网功能,网络游戏等这些慢慢生金蛋的功能,潜力无限啊!所以面子书才在还没有盈利和没有上市的情况下,投资者却愿意沽价超过100亿美元。

虽然,微博Twitter也是黑马,有类似发展势头,成为谷歌的威胁,但由于功能的局限,我预测此社交网站可能会象第二人生(Second Life)被人看好在前,但后劲不继,发展逐渐缓和。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09

云端之争

微软和谷歌的市场争霸战可以简单的用“云端之争”来概括。 云泛指云计算技术(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而端说的是终端机(Terminal)

以视窗作业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称霸电脑科技业接近30年的微软,虽然曾经遭到Linux免费作业系统的威胁,仍然优势在在;然而随着网络科技的到来,微软的优势再次受到巨大的威胁。

微软不敢否认“云计算”是大势所趋,但强调“端”与“云”在未来是协作关系。而谷歌全面否定“端”,认为未来的电脑无须安装软件,无须硬盘储存资料,一切的软件和个人及公司资料都是架设在“云”的基础上。因此,谷歌发布的浏览器Chrome,也回头延伸成作业系统对抗微软最新发布的Windows 7,并且以Web技术开发的Google Docs对垒MS Office来全面贯彻“云”平台的未来。

谷歌“云”的好处是免费,另外对硬件的需求底,基本的Netbook就可以应付。

何谓“云”?比方你开个Gmail户口,你本身的电脑端是不存任何电邮的来往函件,都依赖谷歌提供给你的私人库储存,不象微软Outlook之类的电邮软件,除了电脑要安装软件,所有函件都收在自己的电脑硬盘里。

“云”的确是大势所趋。 如今流行的FacebookTwitterYouTubeFlickr等都无一不是将库存建设在网络服务主的主机上。至于他们的主机设在哪里,如何运作,安不安全,隐私泄漏等等的问题;由于是个人资料,又是免费服务,大部分的个人也就相信大型网络公司的能力,不去过问。

但是“云”的往上发展,就是个人的“云”往企业的“云”跨渡,原本乏人问津的问题,企业都会关心。 这也是微软抓住“云”“端”是协作关系的问题关键,企图不让“云”独领风骚。

但是由于“云”的种种吸引力,例如企业无须自设网站,或购买昂贵的软件,还可降低技术维护等好处;可以预见企业使用“云”平台,会从中小企业开始再渐渐往大企业转移过渡。也会从基本上的一些不收费服务或大型网络商靠广告收入的维持,再渐渐到付费的“云”技术专业网络方案。云端之争,Terminal,就有如其另一明显的意思,会败阵而走到终点。

当“云”的时代来临,未来的恐怖袭击活动就是瞄对大型网络公司的主机群组。例如只要有办法瘫痪谷歌各个地点的海量储存主机群组,那世界上从个人到企业的大部分活动将骤然停顿,人类和商业的损失难以估量。

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颠覆讣告

讣告一定要是“高山仰止”,“古德可风”,“天妒英才”等等的假惺惺吗?难道不能是白话的“死的好”,或成语“遗臭万年”,“罪有应得”,或者是含蓄一点的“造福人间”吗?

2007年,当马来西亚赌王林梧桐逝世,媒体一片哀悼,全是惋惜之词。已经接近90岁的人了,死亡是很自然的事,大家理应节哀顺便。再想想赌为万恶之首,赌王死了,大家不是额手称庆吗,何来惋惜?当时在报上只看到一个赖昭光发表了属于人话的评论,其他的商贾和政治人物,都是肉麻到让人发毛的假话。

我上回写了一篇“厚道论”抨击假厚道,保持咸默间接包庇罪恶的滥好人。其实,假厚道的延续就是原谅死人。那些生前不管危害人间或坏事做尽的人,大家会说死后一了百了,就算不发溢美之词,也不恶言相向。

人须宽容为怀,对于个人恩怨,那的确要放开,别放在心上。但是对于十恶不赦之徒(这里不指杀人越货的罪犯,因为已经有法律给予制裁,而是法律收拾不了的大人物),独裁的暴君,收刮民膏的贪官,以及无良的富商,这些社会有“民望”,可以出自传美化自己的大人物,代表人民喉舌的媒体,不能在他们死后给予更中肯的评论?如果说盖棺定论,这种化了浓妆的偏颇定论对后代的影响来说是危险的。

对于亲戚朋友商业伙伴的讣告,不管死者有多少不是,当然需要客套美言一番,那无可厚非。但是普通人民,公民组织或社会团体,对于一些生前大家公干谴责的贪官、破坏民主、新闻自由等的大人物,为什么大家不在他们死后继续发表一些不厚道的文告?或者花钱刊登一些“死的好”之类的讣告?反而在媒体访问时虚伪的说一些“虽然他怎样怎样,但是还是有某些某些的贡献”等的说话。

传统媒体大概不敢作出这样的突破,我倒希望网络媒体可以带头,在罪该万死的大人物死后,访问一些敢说出心中话的人,以及鼓励一些公民组织或个人刊登一些“中肯”的讣告来平衡社会的虚假。

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心中都有一分“该死”的大人物名单,我不愿意这分名单一直收在心里,希望本文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在“罪恶”的领袖死后联络媒体,联合刊登“遗臭万年”的讣告,让媒体大发讣告(不限亲友)之财,纠正被歪曲的历史。

害死岳飞的秦侩可以遗臭万年,比秦侩坏上百倍的现代秦侩也不少。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被上天诅咒的国家

大家都说马来西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没有风灾地震,加上天然资源丰富,受到上天的特别眷顾也。政府还常常告诉我们是身在福中要懂得感恩。是吗?为什么我总是感觉这些恩宠是上帝企图要毁掉一个国家的征兆。

丰富的天然资源通常是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的主因。像非洲一些国家的频频内战,有多少不是因为钻石矿产在背后作祟?就算不是资源掠夺引发内战,一个因天然资源致富的国家,就真受到上苍的祝福吗?

想想,如果一些重要的产油国家如沙地阿拉伯、科威特、汶莱有一天石油耗尽,这些国家将靠什么维生?而根据预测,全球石油殆尽也不过是短短的六十年而已。

太平洋一个迷你瑙鲁岛共和国,人口九千人,也曾经因为盛产磷矿,岛民富甲一时,但是十年前,磷矿开采完了,坐吃山空,岛上一无所有,岛国宣布破产,那剩余的岛民生活倒退到以物换物的生活方式。

而马来西亚在锡矿开采完毕后,还幸运发现石油,又可以无忧数十年,而最近国油(Petronas)公布收入剧跌580亿,对依靠石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央政府应该是晴天霹雳。无可否认,这下跌是和石油输出减少直接关联,而这样的趋势在所难免。

另外,发达国家意识到石油作为主要能源的短缺危机,不愿坐以待毙,早已纷纷投入替代能源的研发,许多成果已经公布于世,只待时机成熟。就算石油供应还可以维持200年,替代能源的成本如果能进一步降低,还是可能像当年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一样,被人造胶所取代。

那这些天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到底有没有意识到危机的降临而准备转型呢?我的感觉是:没有。大部分的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就像戴蒙在其著作《大崩坏》书里对许多不复存在的人类文明的观察所述:资源越趋匮乏,即得利益者会更不择手段的“掠夺”这最后的甜头。

大家都知道未来的经济发展必须面向可持续性发展的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的基础靠的是教育。对教育的投入就是检视一个政府的决心。邻国新加坡被马来西亚抛弃之后,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国家,跃升成为发达国家,反观天然资源丰富的大马又如何呢?

因此,如果一个政府腐败,缺乏为国家做真正长远打算,这上天的短暂恩宠,却可能就是一个国家永久的诅咒。

Monday, December 7, 2009

贪污高官应治以叛国罪

我知道以貌取人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老觉得即将提早退休的反贪污委员会主席阿末赛益的面目极度可憎,人虽长得不胖,却一脸的贱肉横飞,属于好人有限那一种。在他任内,大马贪污印象指数排名从47直线下插至56,赵明福在反贪污局大厦离奇坠楼死亡,国阵的贪污大鱼相安无事,却集中火力对付民联的小虾,让反贪污局变相成为国阵对付政敌的工具。

这么一个KPI不及格又贱格的高官,政府不开除他,而让他提早退休,是出于感恩之心吧?如果反贪污局真的履行职务,国阵政府上上下下,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还能不感恩吗?

所以,国际贪污印象是矛盾的,指数上升人民叫好,政府却叫苦。反贪污局如果真正“做好呢份工”,就要变成国阵的死对头。虽然我们对这面目可憎的高官提早退休感到高兴;但是,在政府的高压下,谁相信新的主席就能交出好成绩?一些厚道的人说,不要一开始就看扁新主席,应该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天啊!马来西亚就是有这种天真无知的人。就算是相对独立的司法机构和选举委员会都逃脱不了国阵政府的掌控,附属在首相暑的一个反贪污部门,难道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其实,如果国阵政府要人民看到他的诚意,不是换新人做做或将反贪污局的名字改来改去而已。除了要让反贪污局独立,还应该修改法律,将贪污者治以叛国罪,判以如同贩毒者一样死刑的最高刑罚。比起贩毒,叛国的罪更大,是死有余辜那一种。

许多人不以为然,甚至一些人觉得有权势的人贪污无可厚非,这是不懂爱国的定义,或者和政客一样对爱国的理解停留在幼稚园程度,认为会唱国歌挂国旗买国货就是爱国表现。

事实上,光谈国家这个概念是无意义的,因为国家是属于人民的,“爱国”就表示要“爱人民”。人民自然爱自己,即爱国,所以在人民之间谈爱国是没有意义的多此一举。而政府是人民选出来帮人民打工的,一旦成为政府之一员,就暂时失去“人民”这一身份,因此必须懂得“爱国”,即爱民如子。所以政府没有资格也不能质疑人民爱不爱国,只有人民才可以大大声问部长和首相:你爱不爱国?

贪污的政府高官,形同偷窃人民共有的财富。人民共有的财富,就是国家的财富,那当然是背叛人民的罪行。背叛人民的罪行,如果不是背叛国家,那是什么?所以中国对付贪污的高官,要送去枪毙,一点都不过分。我保证如果马来西亚有办法将涉及自贸区的几个大鳄和部长抓去枪毙,那明年的贪污印象指数就会连升至少20名。

Thursday, December 3, 2009

懒人推动世界文明

人类的文明是由懒人所推动的,勤劳的人只能像牛一样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一生。这怎么说呢?举凡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各种科技文明,无不以“为了让人更懒”作为推动力。

衣——为了让人更懒,有了免洗防皱,甚至用后即弃的内裤; 食——不用生火烧饭,不用学烹饪,有了加热水即可食用的方便面;住——为了不辛苦爬楼梯,发明了电梯;行——为了不走路,就可达到目的而发明了车子、飞机等。生活中的任何发明无不是为了让人更懒而产生的。

任何的科技产品,从易学易用到免学易用,皆包含庞大的商机。举凡从公司到个人,不管是从事任何行业或者经营任何商品服务,明了懒人之法,才能走向成功之道。

懒人之法其实是“勤思考、恶劳作”之道。比方说原本需要十个步骤完成的工作,如果进一步思考简化成五个步骤,那就表示增加了效率,对个人和公司, 都是增值表现。

可惜,许多人不了解懒人之道,喜欢动手多过动脑。殊不知,动脑,不花钱,零成本也,随时随地可进行;动手,则涉及人力资源,材料和时间,成本可小可大。所谓三思而后行就是避免走冤枉路,降低成本也。

例如,一流程序编写员花七成时间思考,三成时间编程;三流的程序编写员则花三成时间思考,七成时间编程。往往的结果是,思考少的程序编写员最后会发现程序出来漏洞百出,甚至或需重写。

懒人之道以往还限于精英阶层,一般人只是懒人之道的授受者,享受着这些懒人文明产品所带来的各种方便。但是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一般人要在懒人文明的社会生活,也要实施懒人之道,要勤劳于思考,而疏懒于动手。

以往的劳动阶层在工厂,劳工必须配合机器生产的流程,只能埋头苦干,不能随意提意见。但是在今天服务与科技主导的社会,思考受到鼓励,可以提出任何简化流程的工序。

我曾经发现一个职员用一个没有效率的方法在处理一件事情,问他:“为何不用另一个方法,不是更快更好吗?” 他的回答让我吃惊:“但是,一向来都是如此的啊!”由于一向来如此,很多不愿思考不求懒人之法的员工就领着一向来如此的薪金,干着一向来如此的活,坐着一向来如此的职位。

懒人推动整个世界文明,而非勤奋之人,绝对如此,别被小学的道德教育所误导。

Friday, November 20, 2009

没有马华会更好

中国作家王力雄在1991年发表一部三卷本政治寓言小说《黄祸》(在中国至今还是禁书),描述89年六四事件过后的中国失衡发展情况,最后导致一场空前的灾难。小说也因预言台湾国民党倒台,民进党上台成真而闻名。

小说通过主角对中国扩张武力经费表示反对,他甚至大胆的对当权建言,将武器支出减至零蛋!他认为不管如何增加开支,在武器科技竞逐上,中国始终比不上美国,与其无穷尽的竞逐,倒不如将经费导入建设性的应用。因为没有武力威胁,解除了国际猜忌,反而对国家的发展有利。这和李敖的论点相近,认为何必防中国的武力侵犯,反正怎么投入也无法和中国抗衡,倒不如省下钱来搞教育。如果中国来犯,美国也不可能坐视不理。

我引这段主张其实是想提出,华社可以没有马华吗?没有华人代表在内阁,没有华人的声音,华社的权益,连带经济、文化和教育就会完蛋吗?有人在朝真的好办事吗?马华真的是华人权益的捍卫者吗?

我常说,如果马华总会长是二毛子还好,至少不太了解华社,对华社的伤害相对少一点,太了解华社,反而危害更大。由于受华文教育的马华领袖渐渐增加,也因为太了解华社了,马华的势力就渗入到华团和华教里来,收编坚贞的声音,图使华团华教半推半就接受政府不平等的安抚。 以华(马华)制华,和以印(国大党)制印已经是国阵(更贴切的说是巫统)的领导模式,也是英国残留的分而治之的进一步变种。

给你好处,又当官又私下接工程的,只要华社有任何不满,不管如何软硬兼施,你都要替我搞定。霹雳州民联政权没有马华代表,独中获有土地,拨款相信陆续有来。国阵夺权,在朝的马华马上收回土地,用未必兑现得了的拨款又哄又骗迫使独中就范。

没有了这个体制内必须听命于巫统的中介,大家以为在朝的政府需要实质去靠近和倾听华社的声音,还是因为没有了代表就可以为所欲为?我的看法和许多人的忧虑相反。

308的马华惨败,及过后种种符合全民利益发展的经验告诉了我们,没有马华,华社的明天会更好。没有了马华,巫统更不敢乱来。许多华人说马华是“卖华”政党,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华社的长远利益,华社必须要远离马华,让马华的支持率降至零蛋,那华人将会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