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4, 2007

好人奸诈论

不知谁讲过这么一句话:“要对付奸诈之徒, 你要比他们更奸诈。”我非常赞同,所以愿与所有的君子分享。 君子不与小人斗,一些时候是不屑,更多时候是斗不过走人。

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社会运动失败,新闻自由不断被侵蚀, 一大因素是好人太君子的缘故。君子循规蹈矩,小人行奸使诈;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则无所不为,君子那有不败之理?偏偏君子又太照顾形象,或者迂腐的认为邪不能胜正;最后只好自我安慰说屡败屡战,图个精神胜利。

早前知名的《咖啡店论坛》(网络论坛)由于允许匿名,又无需注册,刊载许多中文报业,尤其528南洋报社被收购时期的内幕,一时名声大噪。突然这个网站就有人刻意大量转贴无聊和色情文字,读者要看一篇好文章,就得费神浏览搜寻。这个网站最后关门大吉。

今年7月巫统全国宣传主任莫哈末泰益率团前往警局举报网络媒体《今日马来西亚》(Malaysia Today)刊登“侮辱最高元首、挑起种族情绪”的文章,抵触《1948年煽动法令》。网站主编拉拉惹柏特拉后来被警方盘问,却原来是网络兵团乔装读者贴文栽脏。

一些拥有主权标榜塑造清流的媒体为了表示中立,除了邀请像我这类写起文章来掷地有声的知识分子开设专栏,却也给予一些政党文棍同样的框框。他们所持的理由是读者的眼睛亮晶晶,分得出珍珠和槽粕,可惜偏偏许多读者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

“主流媒体”已经太多坏苹果,想塑造清流的媒体,一定要过滤别有居心的歪言论,别为了不必要的平衡而滥好人。跟文棍谈言论自由,徒浪费宝贵的版位,也污染视听。反正还有许多“主流媒体”特别欢迎这类垃圾文章,他们不怕没有园地。

请吸取《咖啡店论坛》和《今日马来西亚》的教训。跟文棍纠缠打笔战,以为真理越辩越明?知识人忙得很,文棍可闲着呢!你一千字,他三千字;你一篇,他三篇;你的专栏稿费区区40元,他的稿酬可能是240元(另外200元政党津贴),你以为真能用正信的言论跟他耗?

阻截文棍,必须从源头做起。源头,指的就是报章编辑。 硬逼好作者与文棍为伍写专栏,已经是在作贱好作者;还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的歪论满天飞,那是报章在作贱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也走人,抗议不写,让读者自己去猜,我是不屑,还是斗不过走人?

23-10-07

Sunday, October 7, 2007

你创造了Web 2.0


继YouTube和MySpace之后,Facebook是Web 2.0的另一个代表作。成立于2004年,是今年才23岁哈佛大学不务正业的青年Mark Zuckerberg从校园发展起来的网络社区网站,短短三年不到,风起云涌,估价100亿美元!

以硬件起家的IBM,花了四十年;以软件起家的微软,花了近二十年;而第一代网络科技来临,许多新贵如亚马逊及雅虎等也花了近十年崛起成为一方霸主;但Web 2.0的几个英雄,却在短短五年不到独步武林,震惊全球!

记得《时代周刊》例常选风云人物的传统,在去年底选了“你”作为代表人物吗?揭示了Web 2.0、个体及众志成城的协作时代的来临。

我欢迎颠覆了传统威权时代的新秩序。这是美妙的新时代,弱小的个体可以绕过层层旧体制,向全球喊话发声。部落格、个人视频,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年轻梦想。

但是骑在Web 2.0网站而发财的庄主,就是靠着一个个傻乎乎的“你”的众志,帮他成城。香港的“巴士阿叔”,马来西亚的“Negarakuku”,让YouTube发光发亮;一张张率直年轻的照片,照亮了Facebook的商业王国。Web 2.0满足了“你”的发表欲,或者是“你”的单纯目的,却直接圆满了庄主的商业目的。

资讯科技刚开始时,科技英雄靠的是扎实的外功加内功成功上位。就算是网络时代的起始,雅虎建立门户网站,亚马逊网上书店都靠实实在在的苦功才换取了金钱。到了Google, 已经渐往Web 2.0过渡了,因为Google靠的是搜索无意识的“你”在网络上的资料发布,再通过AdWord广告而发达。但到了真正Web 2.0,“你”则是下意识的制造资讯而让庄主发达。

当然,除了充斥钱腥,资讯社会还是存有一些不计报酬,而希望让世界更美好的浪漫情怀。早期的开源(Open Source)软件如Linux, 对抗处处要付费的微软是一例。而基于Web 2.0的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靠的就是结合无数的“你”牺牲睡眠时间,自愿当撰写者和审核的编辑,至今也是短短五年,让两百多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大惊失色。

还好维基百科全书一开始已经注册为非盈利机构,不然维基百科全书的两位庄主Jimmy Wales及Larry Sanger,又会是大财主了。

7-10-07

证据无用论

在马来西亚,许多人宁愿相信谣言,多过相信堂堂政治领袖在报纸登到大大的澄清。官职越大,话的可信度越低。这是民众智慧,也是逻辑长期与证据角力的结果。

证据可以垄断,但是逻辑却不能。 证据产生于举报者,垄断于执法者。涉及者和举报者是对立体,一方极力掩盖,一方极力暴露。而执法者的垄断,在于要不要跟进,让法官有机会表演。

而逻辑分析是每一个会思考(如果你不会,不在此例)的人都可以拥有的权利。公道其实不在人心,而来自于会思考的脑袋。有力的证据在马来西亚往往是脆弱的;逻辑反而不容挑战。

因为证据可以被捏造,销毁,栽赃,被有权势者否定;或者执法者也可以根据老板的要求行事。平常听到的是报案不受理,或者敷衍以对,证据算是白提供。更甚的就算证据凿实,执政者还可用官方机密法反咬你一口。

这样的经验,公正党青年团前团长依占就有领教过,兴高彩烈地拿着反贪局的调查报告举报,却被判坐了两年牢,而被举报的前马六甲首席部长依布拉欣和贸工部长拉菲达照样袋袋平安。这就是Malaysia Boleh的精神。

就算侥幸证据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法官面前,人民莫高兴,因为法官也未必可以信任。最近司法短片让两千名律师冒雨游行,说明了司法不公,黑箱处处。

人民的逻辑分析很简单,何必浪费时间和金钱成立皇家调查小组,如果司法短片是假的,涉及的律师和法官还不一早跳出来控告举报者毁谤?涉及者是司法界精英,还能让无中生有者胡来?

去年搞到满城风雨的家长举报华小校长涉贪的课题,证据也提交了反贪污局,但该局却是一只迟钝的大笨象。一些人企图以无法定罪就不能无的放矢,可惜无法获得广大华社的认同,因为公道来自于会思考的脑袋。

一个来自贫穷的家庭,月入不到两万块钱的政府官员,有能力像千万富翁一样生活?就算他的控状最后统统被撒销,谁会相信他不涉贪?只有过得了基本逻辑的考试,才能算清白。

证据无用论在马来西亚特别明显。但是只靠逻辑推论无法将犯罪者绳之以法。无法将逻辑思维转换成有力的行动,逻辑分析只是脑部运动。逻辑过后,你可以做点什么?大选要到了,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5-10-07